電話: 市場經營部:0730- 8720691 8715135
綜合管理部:0730-8720780
傳真:0730-8720691 8720780
小梁負重是精神
——徒弟陳梁的故事
我的徒弟陳梁是一個有故事的人。十多年來,他的學習熱情、工作干勁,特別是他備嘗生活艱辛后依然熱愛生活、感恩陽光,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精神,時時感染著我、鼓舞著我——小梁亦能負重荷!也常常感動著、激勵著公司內外認識他的人——丹青難寫是精神!
那是2006年3月的一天,劉德文主任領著一個相貌俊美的小伙進了我們辦公室,對我說:“蒯工,這是新來的員工陳梁,你帶帶他。”小伙子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禮:“師父,多指教。”于是,我和他便結下了師徒之緣;他是煉廠子弟,我們之間又多了一份親近。
2004年7月,陳梁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后,先在長沙工作過兩年,加之勤奮好學、踏實肯干,所以在土建結構設計工作上上手很快,不出兩月便可以獨立完成設計項目了。
2008年3月,公司在催化劑齊魯分公司接了一個大項目——5萬噸/年裂化催化劑聯合生產裝置的設計。因當時山東的煉油石化行業正在崛起,設計項目比較多,公司為了能在山東站穩腳跟、樹立口碑,承接更多的項目,要求各設計專業室派出精兵強將,打響山東第一炮。下達給土建室的設計任務是:一個月內完成裝置兩個主廠房的基礎及主體設計。“一個月內完成兩棟近萬平方米的高層廠房設計?這簡直不可能!”……就在大家面面相覷時,陳梁勇敢地站出來,同我說:“師父,我們干!”啊!我心里一驚,要知道當初長煉的超穩分子篩裝置,同樣是兩個大廠房的設計,6個人干了大半年呢。不忍打擊他的積極性,我默默地點頭了。接下來的日子,師徒倆過上了以辦公室為家的生活。早上6點到辦公室,晚上12點還沒回家,中途甚至是忘記吃飯與上廁所。沒有節假日,沒有娛樂,甚至我都忘記了陳梁還是一個才工作兩年的新人。對于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帥小伙,這種苦行僧的生活他如何忍受?他的回答是:“因為只有在重大的項目中磨練自己,才能成長得更快!”
確實,他成長了!不光是業務技術上的成長,思想文化上也成熟了很多,工作責任心也加強了。曾記得,頭天晚上發完基礎圖,第二天早上6點就給業主打電話,發現有一處埋件兩個專業相碰了。這說明就在晚上短短的5個小時休息中,他腦子里思考的還是剛發出去的圖紙。此項目的兩個主廠房,在一個月后按期交出了高質量的圖紙。為此,我們得到了一份獎金,當告知他數額不多時,他笑著說:“獎金多少不重要,關鍵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,得到了鍛煉成長。”
2008年底,在公司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石化齊魯分公司的5萬噸/年裂化催化劑聯合生產裝置設計任務圓滿完成。公司在山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,而陳梁卻住進了醫院。
當我趕到醫院時,陳梁已經做完了手術,躺在病床上的他,盡管臉色蒼白,卻依然帶著笑容。才27歲的芳華歲月就得到了軟骨肉瘤這種可怕的疾病,真叫人心痛。可他卻表現得異常輕松地說:“沒事的,是良性,已經切除了,休息一陣又可以上班。”接著又問起了齊魯項目的事,并告知我有一個設備資料未到,到后要趕緊出圖,以免誤工。看著這個堅強且具有責任心的年輕小伙,我不禁淚目。
有驚無險,陳梁順利出院繼續工作,幾年時間他已經成長為公司優秀的設計人員,完成了很多重大項目的結構專業設計。其中,他參與的“催化劑齊魯分公司5萬噸/年裂化催化劑聯合生產裝置”獲中石化優秀設計二等獎,“裂化催化劑制備大型化工程技術”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的專有技術,“中石化催化劑大連基地建設項目”獲得了中石化優質工程獎。設計之余,他還在《低碳世界和建筑裝飾》刊物上發表了《氫氣壓縮機廠房結構設計要點》和《CFG樁復合地基加固儲罐地基實例》等頗具影響力的論文;他刊登在《長煉科技》上的文章《危險化學品庫房改造要點》獲得長嶺科技一等獎。
與他合作過的人,無不稱贊他態度謙和、細致周到、技術過硬,就連最挑剔的業主也會被他幾近完美的設計服務感動。“事事有交代,件件有落實”已成為了他的設計服務風格,他已成長為公司的標桿式人物之一:2014年被評為公司優秀共產黨員,2018年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。
風云多變,該死的病魔,并沒有因他的優秀而放過他。2017年5月,軟骨肉瘤再次復發,他不得不放下工作,去北京治療。在準備去北京的那些日子,他的第一重點,是把手中的項目盡快完成好,把各項目的圖紙都轉交給同事,并在圖中做了諸多標示,其中有施工注意事項、有平面調整時的做法、有施工交底時的重點問題等等,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。這種辦實事、求完美的工作作風與態度,令在場每名設計人員起敬。可他卻很坦然,“盡量不給設計留遺憾,不給大家添麻煩”這些簡短的言語,像泥土樣樸實,似金子般閃光。
陳梁的病情,牽動著全公司上下的心。手術前的5月25、26日兩天,公司200多名員工自發為他捐款5萬余元,公司生活休閑微信群里則充滿了加油、祝福和鼓勁的聲音。5月31日,他在北京進行了近十個小時的截肢手術,失去了左腿。當6月1日微信中傳來病人“手術成功、謝謝大家”的聲音時,同事們把它稱作是“六一傳來的最好消息”。6月14日,陳梁在公司的信息系統中發出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:“在我患病住院期間,得到了公司全體同事誠摯的關心和至誠的問候,更讓我感激的是您那無私的幫助,給了我戰勝病魔的勇氣和力量!”“您伸出的博愛之手,讓我全家感受到了公司全體同仁的友情與真愛!讓我全家看到了公司那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未來!讓我全家體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溫暖與牽掛!”
公司自是真情在,大愛綿綿永相傳。
陳梁在北京治療一段時間后,回到了岳陽。看到他躺在床上,左邊是空空的褲管,我心里一陣緊縮。這么年輕、這么帥氣、這么有志,卻被病魔折磨成這般模樣。可他卻安慰我:“師父,沒事的,春節過后去裝個假肢,照樣可以上班。”我叮囑他:“先在家好好調養,工作的事暫且放放。”
2018年春節一過,陳梁果真裝上了假肢,撐著拐杖又來上班了。大家紛紛歡迎他、鼓勵他,但避免談及他的病情,可他卻樂呵呵的自嘲:“生死由天,讓我活著就不能浪費,必須有一點奮斗的精神。”就這樣,他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學習中。每天拖著10公斤重的假肢上下班,剛開始時,每走一步還會有鉆心的疼痛,加上身體虛弱,走上十幾步就大汗淋淋、氣喘噓噓,上一天班得汗濕幾身衣服。我勸他回家修養,可他回答“堅持、堅持,慢慢習慣了就好”。
同事們待他非常友善,盡可能地為他工作提供方便。只要是他做的設計項目,前期的現場調查、后期的設計交底和配合施工等工作,大家搶著替他代勞,其中賀亮、蒯玉根兩人最為積極。每天的工作午餐也是孔德鐠、陳石堅、葉晗、趙宇祥等同事為他細心準備、放上餐桌。公司遷入新辦公樓后,也特別為他方便上下班而專設了一個愛心車位。
現在的他,已經將病魔置于腦后,頑強而又執著地專注于他的設計項目中,工作和學習漸入佳境。他每一年的設計出圖量,在我們土建室乃至整個工程設計公司都是名列前茅的,2018年出圖量更是達到了300個標準張,比全公司設計人員的平均出圖量高出了近200張,可以說,他一個人干了三個人的活。近年,他自己也帶徒弟了;今年,他還報考了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師。
人生磨難、堅韌頑強、生生不息,熱愛生活、感恩生命、天地動容。老天也感動于他的堅強與樂觀,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,我們同事都為他高興鼓舞。
一遍功夫一遍巧,一分磨練一分才。衷心祝福陳梁,愿他的身體越來越好、工作越來越棒!也愿他的生活平安快樂、和諧幸福!
策劃:白焰初、潘東平
文字:蒯玉根
圖片:孔德鐠
編輯:白焰初
批準發布:陳大鑫
建議使用IE8.0, 1024x768以上分辨率瀏覽本網站
本公司的官方網站對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最優化,因此若使用其他瀏覽器訪問網站,部分功能會受到限制。